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36:37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二十九、略論動靜功身法</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疾病危害人類,生命在於運動,要減少和預防疾病,應以修養為主,治療為輔,前聖先哲早有定論。</strong></p><strong><p><br>所以《素問》的開始章:即論「道生之理」,接著第二章即提倡《四時調神》保健,證明古聖人非常重視「養生」使人精氣充沛健康不病,故安排在首要的位置。</p><p><br>如果人體生病,陰陽失調無法恢復即需醫治,還待醫治以觀療效如何?</p><p><br>故古聖人對於診、療治病而置於次要地位。</p><p><br>願世人爭取道德修養、也是我們道家是推崇的「保健方法」。</p><p><br>因善於養生之人可以卻病延年,就能獲得身體健康減少疾病、應提倡和發揚鍛煉修養,才是我中國的優良傳統。</p><p><br>然而,我們人體的生理結構雖然與宇宙「大道」的運動規律相協調。</p><p><br>但是宇宙大道卻是「無有意識」的「自然之道」,而我們人類,在日常的生活中全是以「人道」處世,故而受到認識、記憶、思維、感覺、反應,並受到七情、六欲及名、利嗜好的等等干擾,所以與「自然之道」運動頻率不同而有差距。</p><p><br>如《靈樞·五十營篇》論人一日一夜的呼吸為:「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八百一十丈。</p><p><br>若不明修煉的道理,就會認為這「一日一夜的一萬三千五百息」有錯誤而不符合實際。</p><p><br>因為一日一夜行一萬三千五百息,乃是指古聖人與「周天運動合度」的「道體」呼吸,並不是指我們常人之呼吸所說的。</p><p><br>我們平常人的呼吸息數,一日一夜可達到「二萬三千多個呼吸」左右。</p><p><br>如想修養得與宇宙的「自然之道」同頻率,必須有正確的生活規律,每天當認真負責做好本職工作,在業余時間裏應清心性、淡私欲,每天堅持二至三小時的靜功修養、心無掛礙即可獲得身心健康,若能刻苦精進,其修行的境界將是非常玄妙而無止境的。</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36:54
<p><strong>由於當今世人多愛好煉功健身,故各門各派都在傳授修煉功法,雖所獲得的層次境界和體驗反應頗不一致,但都能取得一定的健身效果。</strong></p><strong><p><br>各門各派的功法雖不同,貧道認為其作用皆無外乎「靜化身心」,使人體「十二經脈」通過安靜造化的運動機能,來自行協調達陰、陽共濟,從而健康長壽並能使思想得到昇華。</p><p><br>故常清常靜的靜化修養,才是最佳的保健護身方法,願世人自勉。</p><p><br>關於動功健身法:世界上運用「動功」的健身法甚多,貧道認為太極拳健身效果最佳。</p><p><br>武當太極開創於張三豐祖師,三豐祖師不但拳技絕倫、而且精通道術,故發明太極拳的道理。</p><p><br>是乙太極化陰陽兩儀;</p><p><br>以兩儀化四象;</p><p><br>以四象演八卦而變化無窮。</p><p><br>其太極拳的主要原則,是在人體內運用精神意念行功,須排除妄想,意志專一、氣沉丹田、尾閭正中、涵胸拔背、虛靈頂勁,以心神領氣練拳,提手舉足揮發拳路皆要運用神到、意到、形到。</p><p><br>據以上的心神內用等項,故稱為:「內家拳。」</p><p><br>每天早晚練習一套「太極拳」,可使全身的筋骨靈活氣血流利,並使「十二經脈」通暢無阻。</p><p><br>如能恒常練習,可以助長精神、和悅顏色、減少疾病、益壽延年,長年身患慢性疾病之人緞練「太極拳」,體胖者可使之減肥;</p><p><br>體瘦者可使之肌肉增長發達。</p><p><br>何以「太極拳」有如此顯著的功效?</p><p><br>由於太極拳的每一招一式,皆符合人體左、右側「十二經脈」的運動規律。</p><p><br>因為練習「太極拳」其左右手足的動作是:當左側出手向上方運行拳式時,而右側的出手即向下方運行拳式;</p><p><br>正當右側出手向上方運行拳式時,而左側的出手即向下方運行拳式,其左、右手足並且動作協調而輪換不已。</p><p><br>因此、卻正好與人體「十二經脈」的機理相一致,按「太極拳法」實合乎人體陰陽經脈的運行規律,故能獲到優良的健身之效。</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38:41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三十、「十二經脈」是人體生命之本</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靈樞·經脈篇》曰:「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人所止也。」</strong></p><strong><p><br>明代醫學家張介賓注釋道:「經脈者、臟腑之枝葉,臟腑者、經脈之根本,知十二經脈之道,則陰陽明、表裏悉、氣血分、虛實見,天道之逆從可察,邪正之安危可辨。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故初學者必始於此,工之良者、亦止於此而已。」</p><p><br>這充分說明:十二經脈道理、雖然是中醫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但對於診、療疾病卻聯繫著陰陽五行、臟腑血氣、表裏虛實、邪正安危都能全部包括於「十二經脈」的機理之中,故非常重要。</p><p><br>又如《靈樞·經脈篇》云:「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p><p><br>說明「經絡學說」在中醫的診療上有至關重要地位,故初學祖國醫術者,怎能不從這個簡捷的「十二經脈機理」入手;</p><p><br>如想求得醫術之精深者,又怎能舍卻十二經脈的「真理」而他求呢?</p><p><br>又明代馬元台在《靈樞·注證發微》中所說:「十二經脈。……實學者習醫之第一要義,不可不究心熟玩也,後世能言,不識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而於此槽然,借哉。」</p><p><br>這說明不明「十二經脈」道理錯誤難免。</p><p><br>貧道之所以在平生勞心費神挖掘古聖「經絡學說」的隱秘,期望揭開十二經脈機理使之真相大白來服務於健康事業。</p><p><br>筆者通過多年來的研究探討,確認十二經脈陰陽正負的「靈機運動場」是樞轉不息的,所以古聖著作外經者而定名為《靈樞》。</p><p><br>即明確的指示我們人體內有這個視之不見,聽之不能聞的「靈機」(或稱元神)在樞轉,這個陰、陽、正、負無止息的運動靈機一直到人死亡時才告終結。</p><p><br>貧道的臨床經驗,人在死亡之時,不是先絕於陰面即是先絕於陽面,因而相對立之後絕的一面,就不能夠孤立存在而隨之脫形而出,故陰陽神機離體人即死亡。</p><p><br>所以為醫者在拯救危證之時,當特別關注拯救其薄弱的一面。</p><p><br>貧道認為是十分重要的。</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39:4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三十一、《黃帝內經》中有關「十二經脈」的一切論述不到一個呼吸的分析</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云:「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於毫釐,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strong></p><strong><p><br>以上說明:我們人體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生化能量無形難辨,但是,當古聖人在闡述五臟六腑之「十二經脈」的機理起源時,卻是從很微小、很暫短、一霎那、一瞬間而不到一個呼吸的往返運動為起點,再沿著這一個微小呼吸,由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的推移來「推之大之」,就可能演化一秒、一分、一刻、一時、一日、一月及一年的五運六氣陰陽運行。</p><p><br>所以,大道理從「微小道理」產生的。</p><p><br>貧道研究後認為:《靈樞經》對有關「十二經脈」運行過程的論述,都未有達到一個呼吸的時間。</p><p><br>據論述最多的章節實只達到「半個呼吸」的運行時間,而論述最少的章節,就只有一個呼吸之「四分之一」的時間。</p><p><br>例如:1、論述「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p><p><br>這證明只說出了人體一個側面十二經脈的「正運機理」。</p><p><br>2、論述手三陽經的「根、溜、注、入」之運行,也只說出了人一個側面之手三陽經的正運機理。</p><p><br>3、論述足三陽經的「根、溜、注、入」之運行、亦只說出了人體一個側面之足三陽經的「反運機理」。</p><p><br>以上三例,都不過只說到一個呼吸之「四分之一」的十二經脈運行時間。</p><p><br>再例如:論述陰陽十二經脈的別正、六合運動、乃是一側面之正、負運行的陰、陽交合,故有一往一來的運行時間,又如:論述足三陰與足三陽經的根、結,其運行機理從根運行到結、由結運行到根,亦只有一升一降的往返時間。</p><p><br>故以上二例,都只是論述到一個呼吸「二分之一」的十二經脈運行時間。</p><p><br>所以說:《靈樞經》中有關人體「十二經脈」的全部論述,確實沒達到人之一個呼吸的所有迴圈過程,由此證明我們中國「古聖人」發現的「經絡學說」是非常「玄微深奧的」。</p><p><br>可是,這個最微、最小、最簡捷的十二經脈道理之中,卻又包涵著最浩大的天地之理。</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41:0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三十二、「十二經脈」理論是中醫診療的指南</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strong></p><strong><p><br>陰主地氣其氣上騰,陽主天氣其氣下降,陰陽交合而萬物,故陰陽乃天地之道也;</p><p><br>其大地萬物的生、長、收、藏都是根據陰陽消長的變化進行的,所以說陰陽是萬物之綱紀;</p><p><br>在春、夏、秋、冬四季中陰陽氣候互相交替演化,其世界上的萬物及生命就會產生出千變萬化,所以說陰陽是變化之父母;</p><p><br>隨著年、月、日、時的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的陰陽盛衰規律,其萬物及生命均受此陰陽制約而由生到死,所以說陰陽是生殺之本始。</p><p><br>這是論宇宙自然界之無形無象而又有大能量的「陰陽之道」天地萬物生命的關係。</p><p><br>然而人體之內、亦存在著這無形無象而又有大能量的「十二經脈」陰陽之道,它運化著人體的頭、身、四肢、臟、腑、內外的新陳代謝與生死過程,故「十二經脈乃人身之道」。</p><p><br>玄門道經云:「一陰一陽謂之道。」故我們的道祖太上老君傳教玄門弟子「反朴歸真」即是真道。</p><p><br>所以追溯簡朴乃「歸真」的需要;</p><p><br>如追求分化道理是「應物變態」的需要。</p><p><br>其現代醫學在微觀現象上已將人體的各器官各組織研究得非常清楚,卻缺少這無形無象「十二經脈」之宏觀的陰陽道理。</p><p><br>故貧道認為,在當今醫學理論上,也要學習我們道祖的「反朴歸真」,而十分需要反歸到最「簡朴本原」之「十二經脈」的陰陽道理。</p><p><br>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p><p><br>如果只注意於萬物各式各樣的復雜現象,卻忘掉了這個最本原的「一」,就會受眾象所惑。</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53:28
<strong><p>貧道認為:其人體之有形的眾象表現,可作為「標」的診斷;</p><p><br>而簡單無形的「十二經脈」機理,可作為「本」的診候,如「標本互用」,才是最周全、最準確、最合適、最完整的診療原則。</p><p><br>由於人體產生疾病,皆因「十二經脈」運行不平、如因陰、陽經氣虛弱而遭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的不正之氣犯人,則病由外入,若由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所傷害人,則病從內生。</p><p><br>所以人體患病均是受內、外的因由而感染,其內、外因由的疾病,都是有道而來的,醫者治病即可以有道而排除。</p><p><br>按人體患病而種類甚多,實難確定其數量。</p><p><br>可是,人體之內陰陽「十二經脈」的運動、僅只有「一升一降」的正負機能。</p><p><br>從古到今的「中藥醫方」不下千萬種之多,但是,在投入人體之內所起藥物作用,實只有五臟六腑吸收來轉化陰陽經脈。</p><p><br>由此證明唯有掌握這個最簡捷最本原之「十二經脈」的陰、陽、正、負機理,即能靈活應變而處治一切疾病。</p><p><br>故貧道認為:發現了「十二經脈」的陰、陽、正、負之本原機理」,猶如世間發現了「陰陽電理」一樣,而各有各業的科研,能根據這陰陽電流道理作思路、便可設計研制出各行各業能起作用的「科研儀器」。</p><p><br>按貧道研究醫掌認為,各門醫科如能循著這無形無象之陰、陽、正、負機理的「公式」作思路,亦可能研究出各門醫科的「正確治療」方法。</p><p><br>根據貧道在三十餘年中採用針灸、按摩、及藥物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全是以「十二經脈」的核心理論作指導,貧道根據多年的實踐證明,認為以上的理想是能夠實現的。</p><p><br>所以確定「十二經脈」的「陰陽道理」,是各門醫科診療疾病的「方向盤、指南針」。</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54:0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三十三、綜述篇</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祖國中醫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代醫家所著「醫籍」甚多,各有自家的心得已見,若聚集起來真是條理紛紜、浩如煙海,卻令習中醫者眩目。</strong></p><strong><p><br>貧道初學醫時、見到各家的醫理立言頗不一致,真感到遵此則失彼、遵彼即失此故常迷惑於醫道之中。</p><p><br>後蒙道機賜緣使我明白到人體之中這個潛藏難得的簡捷陰陽機理之總綱,才能理解到其各家創論的獨到之處,乃是陰、陽化象所分之目,所以若把握著這「十二經脈」的陰、陽總綱再去觀目,即可一目了熱胸有定見。</p><p><br>古今的賢哲總結經驗規定有:寒、熱、虛、實、陰、陽、表、裏之八綱辨證以作中醫的診、療規則。</p><p><br>筆者認為:其「八綱」的顯象乃是「十二經脈」運動所轉化出的枝、葉表現,雖然能起到在臨床辨證的診斷作用。</p><p><br>但是,由於人體「十二經脈」的生理及病理機能猶如「樹身樹根」,所以更應該要瞭解到這「樹身樹根」之陰陽發源道理、才不致被陰、陽之極化分相和乖變所惑。</p><p><br>醫道皆言:「調平了人體之內的「陰陽」,疾病即愈。</p><p><br>如果不明人體「十二經脈」正常的陰、陽運行規律,怎能有目的去調整不正常的陰、陽偏差,所以中醫瞭解「十二經脈」的基理是至關重要的。</p><p><br>因為人只要有生命,其體內的「十二經脈」就恒常存在運動不息,故依據人體內在的這個陰陽命蒂之正、負機理,就可以隨機應變去醫治百、千、萬種疾病。</p><p><br>《靈樞·經脈篇》云:「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p><p><br>所以敬望讀者潛心參考,根據人體之陰、陽、正、負機理來定方立法,從而擬定出治風、治痰、治氣、治血、治虛、治實、治寒、治熱、治濕、治燥的等等調治的對症藥方,或針灸調治的穴位選擇。</p><p><br>再者,關於人體之內這個無形無象的「十二經脈」結構之名稱:在《素問》《靈樞》經典醫學中稱它為「十二經脈」;</p><p><br>在現代醫學中稱它為「神經組織系統」,但現代醫學解剖學所說的「神經組織」只不過是「十二經脈」正負運行所促使人體組織的動態而已。</p><p><br>因為「神經組織」乃現代醫學中的精神感覺系統,如果人死之後解剖觀察,其有知感的「陰、陽出入靈機」已經消逝離體,經云:「出入廢,川神機化滅……」所以只可以見到「十二經脈」的運行途徑,而不能夠見到這無形無象之「陰陽神機」。</p><p><br>故現代醫學所說的「神經組織」路線,與古聖人所論述「十二經脈」的「靈樞運動」路線是有差異的。</p><p><br>經云:「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古聖特別重視人體之內這個無形質的「遊行出入」神機。</p><p><br>但現代新出版的個別中醫書籍,對肝藏魂、肺藏魄」多有刪除,就失掉了祖國醫學的精華。</p><p><br>這魂與魄是人體內精神活動的代名詞,亦如人體「十二經脈」的機能活動一樣,雖然見不到它的形象,但在人體之中,卻有它的實際能量。</p><p><br>僅提出淺而易明的道理來說:例如神經病人,因精神錯亂,則時喜、時怒、時悲、時恐動作失常而不能自控。</p><p><br>這難道也不是人體之內的精神變態事實嗎?</p><p><br>關於醫學理論定要遵重事實,在臨床中不能有半點含糊。</p><p><br>因祖國醫學理論,是古聖人對宇宙大自然陰陽之道的認識,來結合人體的陰、陽生理結構與宇宙同體,認為我們的人體是宇宙的一個縮影,故全是以天、人合一的理論觀點來概述其宇宙間、與人體內的生理相聯繫,都是有事實道理存在的立論。</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54:19
<p><strong>經云:「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strong></p><strong><p><br>按醫理定位:肝屬東方,心屬南方,東南方位屬陽,隸屬於人體的左側,故肝藏魂、心藏神是人體左側精神往來活動的代名詞。</p><p><br>由於人體左側屬陽主升,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皆是受情志刺激使精神提升之故,所以喜、怒過度則傷害人體的左側精神。</p><p><br>肺屆西方,腎屬北方,西北方位屬明,隸屬於人體的右側,故肺藏魄、腎藏精是人體右側精神出人活動的代名詞。</p><p><br>由於人體右側屬明主降,人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全是受情志的刺激使精神下降之故,所以恐、悲太甚則傷害人體的右側精神。</p><p><br>所以人在正常情況時,即屬魂、屬神、屬魄、屬精;</p><p><br>在反常情況時,即轉化為怒、喜、悲、恐等。</p><p><br>這全屬人體之內無形的精神轉化所演變,故為醫者必須瞭解其因原,在臨床診療精神變態的疾病時,才以精神理論分析來作診斷依據。</p><p><br>但醫生治病,對於精神和物質均要重視,物質靠精神來轉化;</p><p><br>精神賴物質以濡養,故精神與物質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是不可分割的,在診療中必須二者兼顧,才能獲得良效。</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54:39
<p><strong>按《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論述的「天癸至」之言:歷來的醫家,有認為是指婦女生長到十四歲時期的「月經至」所說的,由於又見到論男子生長到十六歲時期亦有「天癸至」之論,所以有的醫家才認為「天癸至」並不完全是指婦女的月經所說的,只能懷著不可理解的疑團而已。</strong></p><strong><p><br>直到現在有了現代的科學儀器,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統作觀察證明,才認識到《素問》中所說的「天癸至」乃是指女性生長發育到達排卵期;</p><p><br>男性生長發育到達「排精」期。</p><p><br>如果沒有進化發展到現代科學儀器觀察出來,這個疑問將會永久難以得到解釋。</p><p><br>由此,這不能不令人驚訝,數千年以前的解剖實驗等科技十分落後,而古聖們對人體之內卻瞭解得多麼精微透澈!</p><p><br>就如這一「天癸至」之例,而一直到今高科技時期才證實無虛,就可證明古聖先哲們有無量的大智大慧,才著作出《黃帝內經》的素問與靈樞二經。</p><p><br>再根據貧道所取得的「十二經脈」機理,更能證明古聖的著作中沒有一句虛言,全是論述有事實存在的真理。</p><p><br>如果我們還不能瞭解的道理,只能說我們的研究認識還沒有達到古聖的境界,而不能以個人觀點來否認。</p><p><br>相信靠現代科學以協助研究核實,就能使祖國的醫學理論而逐步地被人類所承認,並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會圓滿成功地運用於臨床。</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55:0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後記</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貧道先居偏僻鄉村,後住高山險嶺,與外界醫術的見、聞知識隔絕,既未到高等學府深造,又沒有現代醫療的儀器設備,僅僅依靠所研究認識的「十二經脈」基理和簡單的醫療設施,然而卻能治癒一部分經高等醫院未治好的「疑難病證」。</strong></p><strong><p><br>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p><p><br>基於「十二經脈」理論,貧道經過用;</p><p><br>「針灸治療」、「按摩推拿治療」、以及用藥物治療,皆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全是依靠其正、負機理作指南。</p><p><br>多年臨床實踐證明,確定人體之三陰三陽的正、負運動機理是「十二經脈」的真髓,也是確定人體之內生命活力的「真能量」之道。</p><p><br>今將此理貢獻出來,希望有關中醫學的研究單位和愛好研究「經絡學說」的同仁,根據這條理論認識作為對「十二經脈」的探索線,通過現代科學手段檢驗,而研制出符合人體陰、陽經脈之迴圈規律的「探索測定儀器」。</p><p><br>更可以按人體「十二經脈」之正、負機能運動作指導,而研制出調節人體陰、陽運動的「中藥復方注射劑」,從而縱深發掘和發揮祖國醫學的寶貴精華,使祖國醫學發揚光大並造福於人類,唯此才是貧道的最終願望。</p><p><br>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日完稿</p><p><br>武當山道醫:祝華英</p><p><br>道號:達智子;道名:通愚道人</p><p><br>由於筆者只上過小學其水準有限,無能寫作,亦未學習過繪圖,故對「十二經脈」的運動,難以用「示意圖」一一完美的表達而感到遺願。</p><p><br>又由於下「標點符號」。</p><p><br>即不知對否隨意而定。</p><p><br>所示其錯誤和缺點在所難免,不周之處望各位大德教正。</p><p><br>此稿是我個人數十年的研究心血,承蒙十堰市中醫院楊澄宇、江應運、劉吉善三位中醫專家,提出了寶貴建議,特此表示感謝。</strong></p>精靈 發表於 2013-3-12 23:56:53
<strong>本書上傳完畢。</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