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音的性質】
物體振動經過媒介物(如空氣),而為人所感覺到的,稱為聲音。
藉著示波器觀察,若波形規則地反覆,則為樂音;
若波形為不規則的音,則為噪音。
樂音的性質可以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物理特性,另一方面則為心理特性。
物理特性是頻率、聲強、波形、時值。
心理特性為音高、響度、音色、音長,以及四種基本的聽覺感受:節奏感、音量感、和諧感、音質感。
上面說過,聲音是因振動而生成,某個聲音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就稱為頻率,在心理上呈現的即為音高。
響度的大小就是我們所謂聲音的大小,是感覺上的量,聲音雖具相同的音壓,但若頻率不同,則聽到的聲音就有大小不同的感覺。
將聲音輸入示波器中,呈現的即如類似心電圖的連續曲線,稱聲音的波形,即我們所謂的音色,包含六個物理因素:泛音數、泛音分布、泛音相對強度、基音強度、基音與泛音總和強度、不諧和泛音總和強度等,其中一項不同,則出來的聲音音色即不同。
時間因素則包括音長、節奏、速度等。
音長以音符的種類表之,樂曲進行的快慢則謂速度,樂音從聲強零值到定值稱增長。
(鄭德淵)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07
|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