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面鵟鷹(灰臉鵟鷹)】
Gray-faced Buzzard
【辭書名稱】鳥類
學名:Butasturindicus形態:體長46公分,頭頂灰褐色,喉白色,中央有一黑色縱斑,眼、蠟膜及腿皆為黃色。
背面及胸部上半褐色,腹面其他部分白色,帶有褐色的寬大橫紋。
亞成鳥體色較暗淡,胸前有褐色斑紋。
分布:分布於亞洲東部,於亞洲東北部繁殖,冬季至東南亞、菲律賓、婆羅洲、印尼等地度冬。
台灣於春秋兩季有大量過境族群。
生態習性:出現於森林、草原及丘陵地等環境,通常靠近水源。
覓食時停棲在樹枝上向下俯衝至地面捕捉獵物,以兩棲爬蟲類、囓齒動物為食。
繁殖期4~5月,巢以藤蔓、草本植物及新鮮植物體組成,築於離地4~14公尺的針葉樹上,每窩產2~4枚卵,約28~30天孵化。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