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食療:蘆筍最早當藥吃】
當一種菜被尊稱為“蔬菜之王”時,當一種菜被作為宴請外賓之品第一個被端上桌時,其尊貴地位亦不難想像。它,就是蘆筍。
著名蘆筍專家,蘆筍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書華說,蘆筍起源於歐洲,據考証,在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便已將它製成乾品食用,也就是說,人類食用蘆筍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古代的高盧人、日耳曼人和不列顛人都將蘆筍作為藥品來吃,而最早把它作為蔬菜食用的則是古希臘人。
蘆筍在清末傳入中國,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大量種植。
盡管蘆筍屬於外來蔬菜,但古籍《神農本草經》中也對它有所記載,稱其為“上品之上”,僅次於人參,久服輕身益壽延年。
現代研究証實,蘆筍中各營養物質,特別是氨基酸的搭配恰當。
近年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也顯示,蘆筍對於增進食欲,抗疲勞,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心臟病都有益。
蘆筍有白、綠之分,目前英國、美國、日本等地都開始偏向吃綠蘆筍,國內市場也幾乎都是綠蘆筍的天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綠蘆筍的營養價值、風味和口感都好於白蘆筍。
因而綠蘆筍多鮮食,用於做罐頭的多為白蘆筍。
現在很多市場都能買到鮮蘆筍。
李書華提醒,在挑選時,以頭上堅硬密實、根部切口不乾不蔫、莖部一彎就斷的較好。
蘆筍最好即買即吃,如果實在需要儲存,可將其裝塑料袋中放入冰箱,能存3—7天。
由於蘆筍脆嫩爽口,所以最好的吃法是涼拌和熱炒。
涼拌時蘆筍要焯一下,焯時間不宜過長,焯過還必須馬上用冷水沖泡,否則不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