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證治第十四】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此言邪自三陽傳入三陰之驗也。
傷寒六七日。邪持三陽已久。而身無大熱。似乎陽經之邪已解。當無躁煩之證矣。
蓋躁者。陰邪也。
煩者。陽邪也。
邪在陽分則煩。邪入陰經則躁。其人躁煩者。知其為陽邪傳入陰經之故也。
陽去入陰。
非但指少陽之邪傳入陰經也。
即太陽陽明之邪。雖不由少陽。亦可傳入。前人所謂越經傳者是也。
所以仲景不獨言少陽而總言之曰陽去入陰也。
以少陽為三陽盡處。與三陰為鄰。故以此二條附入少陽篇後。以為邪氣傳陰與不傳陰之辨也。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寒邪在太陽而頭痛發熱者。脈必浮緊。若傳入少陽。則膽腑肝臟。皆屬東方木氣。所以脈見弦細。此太少不同之胗也。
故云屬少陽。然邪入少陽。已在三陽之第三層。逼近於裡。其入已深。達表不易。以並無邪氣之太陽居表。汗之適足以損泄衛陽。使胃中之津液外走。而胃脘之陽亦亡矣。
陽亡而邪氣乘虛入胃。故云發汗則譫語也。
譫語者。邪氣入胃。胃實所致也。
邪既屬胃。是屬陽明而非少陽矣。
故當和胃。如陽明篇以小承氣和胃。令大便微溏。胃和則愈也。
胃不和者。以陽氣虛損之胃。邪熱陷入而胃虛邪實。所以煩悶而築築然悸動。
此少陽誤汗之變症也。
可不慎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6295&fromuid=77 |